“老師們在工作坊里的學習熱情深深感動著我。”朱良才是山東省巨野縣大義鎮中心學校的小學老師,他還有一個身份是“齊魯工作坊”的坊主。在過去的3個月里,朱良才從線上的研修協調、總結,到線下的學員聯繫,一直忙個不停。
  朱良才主持的“齊魯工作坊”正式名稱是“小學數學骨幹教師工作坊研修項目”。作為教育部骨幹教師高端研修項目——“國培計劃”的一個重要研修平臺,它由全國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網於2014年3月1日正式啟動,共涉及山東、黑龍江、海南、新疆等9個省區5400名市縣級骨幹教師。
  按照教育部的設想,項目採取集中培訓與教師工作坊研修相結合的方式,目標是培養300名“種子”教師作為名師候選人,依托“種子”教師組建100個教師網絡研修工作坊,培訓3萬名市縣級骨幹教師,促進骨幹教師專業成長,推動“種子”教師從優秀邁向卓越,探索骨幹教師常態化培訓模式。
  其中,山東就有兩個工作坊:齊魯工作坊和好客山東工作坊,涉及到全省600餘名市縣級骨幹教師。
  已經有18年教齡的馬秀華特別珍惜這次研修機會,她現在承擔著3個班級120多名學生的數學課,平均每天要上4節課,只能晚上回家學習,前不久,她將“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”作為自己的研修目標。
  不久前的一次教學事件讓馬秀華髮現了工作坊的優勢:班裡財物丟失,其中有個學生有這方面的前科,如何才能在不傷害這名同學的前提下讓他認識到錯誤?她感到犯難,就向工作坊里求助,經過其他老師的支招,她最終選擇了溫和的方式,給這名學生寫了一封信,勸導他主動交出了財物。
  與馬秀華有同樣學習熱情的還有東營市勝利第一小學的郝偉,“晚上一般要學到凌晨一兩點,許多課程我都學了兩遍,許多案例一下讓我豁然開朗,接受了許多新的教學理念”。
  “工作坊研修與以往網上培訓相比是一種全新的研修方式,研修內容更加細緻了。”經過前期的摸索,馬秀華逐漸熟悉了工作坊的操作和功能,“每個學員必須完成一部分學習任務,其中有一些很好的模塊,例如工作坊主持、校本調研、研修日誌”。
  工作坊為每名學員建立了“個人空間”,提供了24學時的必修課程資源和150學時選修課程資源,坊主也會將自己的資源提供給骨幹教師學習與研修。
  對於沂南縣銅井鎮魯莊小學的楊友華和同事來說,要學習的不僅僅是教學案例和專題報告。魯莊小學位於山東沂蒙山區中部,全校不到400名學生,大部分來自山區,其中留守兒童和單親家庭特別多,“這樣的學生在我們學校很普遍,大概占到了三分之一,現在本來應該家庭配合學校的一部分教育職責,由於父母不在身邊,只能由我們老師承擔起來。”說到自己的教學,楊友華顯得很無奈。
  “每個研修小組都是一個團隊,其中的每個學員都有自己的教學思路,在討論中肯定會拓寬教師思考問題的廣度。”齊魯工作坊的另一位坊主鄭慶全介紹,他同時是齊魯師範學院的一名副教授,主要從事基礎教育、數學教育等相關領域的研究。
  在鄭慶全看來,一線的數學老師長期從事單一學科的教學,限制了他們的教學思路,部分老師自身知識的體系性不是很強,而“工作坊”最大的價值就是學員可以有針對性地學習專家所做的專題報告,體會解決課堂問題的全過程,從不同視角分析、理解小學數學教師所需的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,在這個過程中,學員拓寬了教學思路,把以前知識教學“一面鋪”變為從“一個點”切入進行教學,提高了學員們教學研究的綜合能力。
  “新課改後,許多教學知識點進行了調整,這讓我們許多一線教師不好把握其中的教授程度。”在研修小組的討論中,郝偉發現有好多教師存在著相同的困惑。
  李雪芹所在的第6研修小組現在有42名成員,分佈在6個縣市區,20年的一線教學生涯和3年的教研員經歷讓她在擔任組長時顯得得心應手,到現在,她已經上傳了30多個教學資源,包括課件、上課思路和課後反思,而在前不久,高唐縣的學員們還專門進行了一次線下的小組研修,並將研修的活動成果上傳到了小組的研修空間里。
  “還是希望研修平臺更能接地氣一些,畢竟山區孩子的教育和縣城孩子的教育是有很大不同的,更重要的是增加學生心理疏導方面的課程,這對我們一線老師來說很重要。”這是楊友華老師的希望。  (原標題:山東小學教師在“工作坊”研修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i23fiwo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